自新冠肺炎疫情擴散以來(lái),凝血項目中D-二聚體的檢測受到臨床很高的重視?!缎滦凸跔畈《痉窝自\療方案的(試運行第七版)》臨床癥狀包括出凝血功能障礙,實(shí)驗室檢查嚴重者D-二聚體升高,對于一般治療建議根據病情監測凝血功能。
>柳葉刀上發(fā)表的武漢新型肺炎99個(gè)病例實(shí)驗室檢查數據,36%的患者D-二聚體出現升高。彭志勇等人在JAMA的文章中也針對存活患者及死亡患者進(jìn)行實(shí)驗室指標對比研究,發(fā)現相較于存活患者的D-二聚體結果正常,死亡患者D-二聚體水平不斷上升,7-9天突破正常值,且此后維持在較高水平。
綜上數據證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嚴重者存在D-二聚體升高,提示可能存在纖溶亢進(jìn)。而針對冠狀病毒SARS的研究文獻中提到SARS-Cov-2感染中尿激酶通路調節異常導致更為嚴重的肺部病理?yè)p傷,而纖溶酶激活抑制物-1(PAI-1)扮演了保護角色。而PAI-1調節參與纖溶酶原的活化過(guò)程。
>張文宏教授與盧洪洲教授團隊對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(SHPHC)收治的265例COVID-19患者進(jìn)行單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,結果表明:輕中度患者與重癥及危重癥患者在凝血功能以及肝功能、腎功能、心肌酶等生化指標有顯著(zhù)差異。這也提示COVID-19重癥或危重癥患者的不同系統均遭受到損害。
重癥、危重癥患者,由于病毒或細菌侵襲,體內釋放多種炎癥因子,血管內皮充血、收縮、損傷、壞死等,組織因子入血通過(guò)凝血瀑布激活凝血酶,從而形成大量微血栓,導致DIC,嚴重者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,造成患者死亡。
目前診斷DIC的國內外標準有若干個(gè),下表為ISTH診斷標準[3]供參考。在DIC早期,患者血漿中D-二聚體水平即可升高。因此,在早期即應檢測D-二聚體。此時(shí),臨床進(jìn)行積極治療后,若D-二聚體水平下降,則提示治療有效。若持續升高,則預后較差。
除此以外,相當一部分的COVID-19患者存在發(fā)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(fēng)險。
那么,COVID-19患者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凝血監測要點(diǎn)有哪些呢?
COVID-19患者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凝血監測要點(diǎn)
1.早期的D-二聚體升高可能與炎癥相關(guān),急劇升高并伴呼吸衰竭,常提示急性炎癥反應風(fēng)暴。
2.積極治療,病情控制后,D-二聚體逐漸下降至正常
3.如COVID-19控制穩定,D-二聚體進(jìn)行性升高,或在恢復期突然升高,要十分警惕DVT的可能,此時(shí)應行深靜脈彩超檢查。
綜上,對于COVID-19患者,應進(jìn)行D-二聚體的動(dòng)態(tài)監測。
D-二聚體升高可見(jiàn)于多種疾病,臨床上常見(jiàn)的應用如下:
l 深靜脈血栓DVT、肺栓塞PE(早期排除診斷)
l DIC的早期診斷和動(dòng)態(tài)監測(創(chuàng )傷、重度子癇前期)
l 惡性腫瘤、白血病 早期識別、血栓監測
l 外科手術(shù)后的血栓監測
l 妊高癥、先兆子癇的監測
l 肝臟疾?。ㄖ囟雀窝?、肝硬化)
l 腎臟疾?。I病綜合征、腎移植術(shù)后)
l 溶栓治療評估及血栓復發(fā)的監測
l 心血管疾病病情評估(心力衰竭、房顫、旁路手術(shù))
l 腦梗死鑒別和治療監測
l 嚴重感染(膿毒癥)……
但是D-二聚體檢測的升高并不能說(shuō)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,必須結合臨床和其他檢測分析結果。
來(lái)自于美國NANO-Ditech公司,并由上海貝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區總代理的睿捷POCT快速定量檢測系統在D-二聚體檢測方面具有一步法簡(jiǎn)單操作,全血/血清/血漿均可檢測,僅需5-10微升樣本量,15分鐘出具結果,高特異性高靈敏度,結果準確可靠,一小時(shí)可檢測樣本>90例的優(yōu)勢。以簡(jiǎn)便快速準確的特點(diǎn),很好的滿(mǎn)足臨床檢測的需求。
心肌肌鈣蛋白(cTnI)
心梗二合一(cTnl/MYO)
心梗三合一(cTnl/MYO/CK-MB)
氨基末端腦利鈉肽前體(NT-proBNP)
降鈣素原(PCT)
D-二聚體(D-dimer)
睿捷快速定量檢測平臺,檢測項目包括: